1955年初,江苏邳县的民间美术活动开始萌芽,全县各乡在县文化馆的辅导下建立了一批农村美术组,美术组在各社党支部的领导下,运用黑板报等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。 邳县陈楼乡新胜一社(今邳州市陈楼镇新营村),也成立了由张开祥和张友荣为首的6人美术小组,开始学习绘画。美术组没有活动经费,纸笔都成了问题,他们就用树枝或手指在沙地上练习画画,有时在废纸的背面练习铅笔画。白天在休息间隙练习绘画,晚上开碰头会,把白天画的草稿拿出来集体研究修改,认为好的再用粉笔画到黑板上。 1955年3月的一天,张开祥和张友荣偶然发现社里十四队饲养员偷偷克扣耕牛的饲料,耕牛变得越来越瘦,大家对饲养员的这种行为十分愤恨,当晚就创作了一幅《老牛告状》的讽刺画。画中一头老牛,瘦骨嶙峋,两眼流泪,跪在社长办公室门口,向社长诉苦,并配上了几句顺口溜:“老牛泪汪汪,找社长去告状。发我的饲料粮,饲养员全扣光。饲养员啊饲养员,你是多么狠心肠!” 第二天清早,他们就把这幅画贴在了公社门前的墙上,当即引起轰动,社员们都夸画画得好,纷纷责骂饲养员心肠狠,社员不断围观,一传十,十传百,十里八村路远的社员也都赶来看画,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。 看到这幅画,社里立即召开了饲养员会议,让克扣牛料的饲养员当场作了检讨,并退出了扣留的饲料。这件事在全体饲养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,促进了饲养工作的根本改善。 农民画“老牛告状”,让陈楼乡的干部发觉绘画是一种巨大的宣传力量。从此,他们大力支持新社美术组的活动,美术组先后创作了几百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组画、连环画和漫画等,及时反映和解决了当地农民的思想问题,发挥了较好的教育和鼓舞作用。这是农民画在全国首次出现,可以说,农民画的诞生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不正之风的讽刺。 陈楼乡的农民画热很快波及全县,1958年8月,邳县共有1800个美术组和6000名美术骨干,创作壁画2.3万幅,张贴画1.5万幅,形成了“村村有壁画,家家画满墙”的景象。 邳县农民画也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和新闻出版界的重视。王朝闻、华君武、刘开渠等专门前来观赏并予以高度评价。江苏省把邳县农民画在全省和安徽省进行巡回展览,中国美术家协会也在北京举行了“邳县农民画展”,吸引了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。1958年8月30日,《人民日报》对邳县农民画作了详细报道,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。同年,邳县也被国家确定为“壁画县”。 60年来,邳州累计创作农民画数量10万余件,其中有1000余幅作品在国家、省、市级展览中获奖。1992年,邳州被文化部命名为“现代民间绘画画乡”,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 虽然时光流转了60年,但“老牛告状”所折射出的问题,与当前一些干部的行为,又是何其的相似。老牛告状,告的是饲养员利用职务之便,克扣口粮,老牛的境遇,值得同情;饲养员的行为,令人憎恨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干部聚焦“四风”,认真查摆问题,“老牛告状”仍具有时代意义。 2014年4月,江苏省邳州市向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和村(居)支部书记发放了1200余个农民画“老牛告状”警示牌。警示牌正面是邳州农民画“老牛告状”,反面是“为民务实清廉”的警示语。 邳州市将这幅农民画制作成警示牌,置于党员干部桌前案头,就是要时刻提醒他们,始终牢记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,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,要把党纪国法当成“高压线”和“警戒线”,不断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