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-正文
 
 
清朝甘肃第一冒赈大案始末
更新日期:2014-05-26   浏览量:2086  来源:本站编辑
 

   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,省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,人民生活水平落后。谁能想到,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甘肃发生了一起震惊大清国的第一冒赈大案。全省官员串通一气,用赈灾的名义集体私分巨额公款。此案牵连布政史及以下各道、州、府、县官员113人,追缴赃银281万余两,最终共处死大小官员56人,被革职下狱的46人,11名赃犯之子被解送新疆伊犁做苦工,可谓空前绝后。连乾隆皇帝也惊呼,此案“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”。
  
 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,属甘肃河州(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)管辖的循化厅(今青海循化县)撒拉族人苏四十三,因不满清朝政府的民族歧视和压迫,率撒拉人、回民起事,反清队伍进逼兰州。乾隆皇帝遂急调连城、凉州、陕西等地援军进剿,数万官军会聚省城,军费兵饷成了大问题。由于官军不能速胜,乾隆震怒,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,一时甘肃地方官员惶惶不可终日。
  
  时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,为了摆脱困境,主动向乾隆帝上奏:“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俸银四万两,缴贮甘肃藩库,以资兵饷。”王廷赞万万没想到,他的一道奏折,被精明的乾隆看出了破绽。乾隆责问:“王廷赞仅任甘肃藩司(即布政使),何以家计充裕?”当即传谕已经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,严密访查王廷赞因何家道充裕,是否与甘肃捐监一事有染指情弊。
  
  案件的具体情形是这样的:清代在甘肃曾实行过“捐监”。所谓“捐监”,就是凡愿意取得国子监监生资格的读书人,须按规定数目向当地官仓捐交谷粮,遇到灾荒即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,后来“捐监”一度停止。王亶望任甘肃布政使后,以甘肃仓储不足,可用“捐监”粮米赈贷灾民为由,说服了陕甘总督勒尔谨,经勒尔谨奏请清廷获准,于乾隆三十九年又开始在甘肃各地开捐。
  
  但这次开捐,王亶望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办法,让监生将应捐豆麦折为白银,改变“原令只收本色粮米”为“私收折色银两”。这样,粮米变成了白银,为王亶望及各级官吏中饱私囊提供了便利。与此同时,王亶望调蒋全迪为兰州知府,专门办理“捐监”事务。蒋全迪完全按照王亶望的意图办事,将私收的白银借灾赈的名义任意开销,从中取利。蒋全迪与王亶望商议,为各县预定灾情,按照各县报灾的轻重,定出收捐数额,由藩司衙门预定份数发单给各县,令各县照单开赈,换句话说,县上想报多少,就报多少,这就是“冒赈”。同时又商议设立“坐省长随”办法,坐镇兰州,收受赃银。凡各县馈送王亶望充冒灾赈的银两,按照“坐省长随”的办法送进。蒋全迪也乘机向各地勒索馈送。当时,王亶望收受银子有个规矩,就是下属送银子不能让他看见,否则他是不收的。行贿的人就把银子放到酒坛里,放到菜筐里,或者通过看门人送交,王亶望和他的属下自然心知肚明。为了贪赃,州府官员也直接参与分赃,有的接受贿赂,有的向上报假情况包庇下属。当时,甘肃官场有这样的民谚:“一千两见面,两千两吃饭,三千两射箭。”
  
  事实上,王亶望从乾隆三十九年四月至四十二年初,开捐不到三年,就开销监粮600余万石,而这些销去的粮食,实际上折成了银子落到了贪官手中。王亶望调任后,王廷赞接任甘肃布政使,王廷赞起初发现监粮折银不符合捐监的规定,也曾与总督勒尔谨商议,欲请停捐,但实在经不住利益的诱惑,非但不据实陈奏,反而又将私收折色一事,由各州县办事改为兰州知府总办,变本加厉。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至四十六年初,在他的任上,又办理监粮500多万石,与王亶望如出一辙,复蹈泥潭。
  
  甘肃地瘠民贫、官场清苦,王廷赞作为一省之布政使无论如何也捐不出四万两私银。此时,已远调浙江升任巡抚的前甘肃布政使王亶望,在办理浙江海塘工程期间,也主动捐献出私银50万两,引起乾隆的怀疑。为什么甘肃两任布政使均拥有如此巨资,是否在甘肃捐监事情中谋取私利?在命令阿桂等人调查王廷赞情况的同时,乾隆随即又命令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,查讯正在浙江家中的王亶望。
  
  经查,至乾隆四十六年初,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,收银15094750两,合计侵贪赈银2915600两。王亶望上下其手,公然征收折色;勒尔谨竟如木偶,毫无见闻。王亶望依靠兰州知府蒋全迪,将全省各级地方的旱灾情况,胡乱编造,报销冒领,下面的地方官更是上行下效,串通一气,毫无忌惮,所以造成了如此重大的贪污案件。
  
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,前去浙江查讯王亶望贪污案时也贪赃枉法,同流合污,收受赃款钱物折合1800余两,同时又查明陈辉祖亏空仓谷银钱多达130余万,并且武备废弛,贻误地方,乾隆大怒,下旨“令其自尽”。
  
  乾隆四十六年七月,朝廷降旨:总督勒尔谨赐令自尽、两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、兰州知府蒋全迪正法,贪污万两以上的巨犯斩首56人。八月谕令:甘肃捐监一事立即禁止。在甘肃官僚谎报灾情、冒领赈粮大案中,查实在案中侵吞白银一千两以下者102人,一千两至一万两者30人,一万两以上至两万两者11人,两万两以上至十万两者20人,十万两以上者10人,甘肃全省官吏几乎无不染指。

    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

关闭】【打印此页
金沙娱樂城,金沙娱樂app |  本地动态 |  政务公开 |  廉政文化 |  警钟长鸣 |  政策法规 |  廉政图片 |  互动平台
 
Copyright © 金沙娱樂城,金沙娱樂app金沙娱樂城,金沙娱樂app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2008
 
备案号:浙ICP备11030085号-1 技术支持:三门金桥网络